我出生在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前夜的兴安岭深处。一条南乌铁路将我的故乡和外面的世界相连。
我的儿子出生在美丽的辽西海滨,他一周岁时,共和国迎来了五十周年大庆!一条沈山铁路将辽西海滨与祖国的四面八方相连。
我小时候常常望着那条伸向远方的铁路遐想,想像着铁路能够到达的每一个地方。后来我便渴望有本地图册。这个小小的愿望在今天看起来不过是小事一桩,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真不是一件易事。于是,我便等待。
盼望着、盼望着,共和国春天的脚步又一次近了。终于在1981年夏天,我盼来了一队售书人,他们是区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利用星期日到我们矿区来售书,许多新书摆在地上,占了很大一块面积。我如愿以偿地买到一本红色塑料封面的《中国地图册》——这是整个书市上唯一的中国地图册,它成了我的“红地图”。也许是故乡有一条铁路的缘故吧,我那时格外关注中国的铁路。渐渐地,我在红地图中找到了新中国成立三十年间修建的多条铁路,像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穿越茫茫沙漠的包兰铁路、使蜀道变得不再难于上青天的宝成铁路、毛主席关心过修建进度的成昆铁路、纵贯八闽大地的鹰厦铁路,当然还有家乡那条名不见经传的铁路……我渐渐知道外面的世界以后,就常常渴望去旅行,饱览祖国的名山大川。但这种想法在当时只是一种奢望而已。那时的人们多半还没有能力或者没有观念去旅游,谈旅游对我来说有点类似天方夜谭。
高中毕业那年,我考取了南方沿海的一所大学。我带着红地图踏上了求学之路。这回我才终于有了旅行的机会!我这一路上,穿白山黑水、观辽海风情、看燕赵大地、赏齐鲁风光、叹江淮水乡,接着在神州最大市中转,再过富庶的杭嘉湖平原、方志敏战斗过的红色土地、最后到达了那座被称为海上花园的秀丽城市。
那次旅行是我第一次迈出生长多年的省份,更是一次长达四千多公里的跋涉,我总是称之为“八千里路云和月”。尽管全程要在火车上坐七、八十个小时,但我丝毫不觉得疲倦,观景心情依旧,到了目的地还觉得意犹未尽。
那时的火车速度是挺慢的。记得从家乡到省城四百公里的路途,火车足足跑了八个小时。车厢里没有空调,污浊气息弥漫,挤在车厢里的人们摩肩擦踵。在省城,我签的是开往上海的58次特快。车上一位送女儿去上海念大学的中年人作诗一首,题写在旅客留言簿上,记得前两句是:“远离东北下华东,五十八次列车快如风……”在那时人们的心中,“特别快车”已如风一般快了。
当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铁路线路还不是很多,加上车少人众,所以对我来说,只要买到车票上了车,基本上也就心满意足了。我是按照长辈的叮嘱带着一块塑料布走上漫漫旅程的。一路上,我时常要钻到座位下面去睡,不问北西南东。别说买不到卧铺票,就是能买到,基本上也买不起。毕竟,全家只靠父亲不高的工资生活。
四年的奔波,我就这样带着我的红地图行走了几万公里。旅游之处,也多在铁路中转站所在地的城市。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游得并不精彩。在辽西参加工作以后,每有到外地出差的机会,我都不会忘记带上我的亲密伙伴红地图陪我一同出行。
那些年国家的财力并不充裕,用在修建铁路上的资金更是有限。我的红地图似乎不懂得什么是过时似的,一直管用。十多年间,我只是将我所知的不多变化标注在红地图上。直到1996年京九大动脉贯通,我才强烈意识到我的红地图有些“落伍”了。
新世纪来到了!说来有意思,儿子的第一次长途旅行是被送回我的故乡小住。第二年春节,我回故乡,当年省城到故乡八小时的铁路旅行,这次乘坐长途汽车行驶在新修的高等级公路上,仅仅四个多钟头就够了,时间节省近一半。国家加快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我分明能感觉到。
我的红地图已然不“完整”了,而中国的图书出版业也早已与时俱进。于是我在2004年随意到一家书店,从琳琅满目的地图册中精心选了一本黄色塑料封面的《中国地图册》,这本黄地图内容丰富详实,就连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机场与民航线路等专题知识都有特别页码明示,简直美不胜收,使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我把这本黄地图摆在了儿子的书架上。
儿子渐渐长大了,脑海里有了雄鸡版图的影子,加上他老姑工作在深圳,所以他央求我带他到深圳去玩一趟。于是我们在一个十一黄金周期间,带着黄地图踏上了南下之旅。
我们在北京买到了卧铺票,一路上十分惬意,好山好水看不足。儿子精神抖擞的时候,每到一站,他都要看黄地图上的站名和外面的站台。
我们游览了深圳的多个著名旅游景点。在“锦绣中华”,我们看了一个又一个微缩景观,有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有辽阔西北大地上的敦煌莫高窟,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在“世界之窗”,我们看了美国的白宫、埃及的金字塔、夏威夷火山爆发、委内瑞拉山洪暴发,还登上了以一比三的比例建造的法国埃菲尔铁塔,远眺美丽的香港。此行的最后,我们又顺路去游了珠海和惠州。惠州有个西湖,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在那里生活过,儿子对这些还是头一次听说,觉得非常新鲜。这一路旅行,儿子饱览了祖国的壮美风光,开阔了视野,也陶冶了情操。
这些年来,国家旅游业发展迅猛。不经意间,旅游给儿子的童年时代带来了许多美好的乐趣,增添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旅游已经成了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几十年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2008年国庆前,儿子又一次“心血来潮”,执意要我带他去山西旅游,还说景点他都选好了。原来,他想先到大同登北岳恒山,再去看平遥古城,最后观赏黄河壶口瀑布。按照他的想法,我安排好线路以后,就联系五一期间去西安旅游时找的一家旅行社订票,但因为时间仓促,临近十一,出门的人很多,已经订不到车票了。我只好另辟蹊径,准备独自带着儿子远行。
这时,火车站不但没有了卧铺票,而且带座号的车票也已售完。我好容易才买到去大同的火车票。火车要走一夜才能到大同呢,儿子终于体会到车厢难眠的滋味,不到半夜就撑不住,不得不带着他的黄地图钻到座位下面去睡了。我自然是多年没有乘坐过这样的火车了。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闪现:国家的发展还不平衡,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固然很大,但在东部之间,又何尝是差距不大呢?我们建设更加富足小康社会的任务依然繁重呵。
——终于又看到黄河了!儿子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但他还是难掩心中的激动,用手一指,大声叫了起来:“黄河!”奔腾五千余公里的这条祖国母亲河在这一带把黄土高原劈成东西两半,又在晋陕豫交界处猛地向东泻去,折向大海。气势壮观的黄河壶口瀑布闻名中外,象征着我们民族的不屈精神。在这里,很容易让人想起抗战时期诞生在这里的不朽乐章——《黄河大合唱》。儿子对这一次旅行很是开心。
近日,我和儿子看电视剧《苍天》,儿子见到黄河上那熟悉的画面,禁不住骄傲地尖叫起来:“壶口瀑布!”当他见到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所处的环境时,也觉得很有亲切感,毕竟,那一带,他是去过的。
从山西回来不到一年时间,而今从辽西海滨去太原,乘坐快捷舒适的动车只需要四五个小时就够了,去省会,也只需要八十分钟。这真有点儿要飞的感觉。
我十八岁才第一次走出家门,跨出省界。儿子小小年纪就有了跨江淮、登五岳、览南国的经历,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呀。每一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时代,但应当珍惜时代所给予自己的一切。时代在前进,儿子小时候真的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在买了黄地图以来这短短的五年光景,神州大地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是看有助于人们出行的铁路吧,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意味着中国已把铁路修到了世界屋脊,京哈、合武、石太线等几百对动车组在全国十八个省市区开行,京津之间还开行了高速铁路,更有深厦、京沪高速等正在建设中的一批铁路,在不远的将来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单说我们辽宁,就有哈大客运专线、新巴线、岫庄线等一批线路正在开工建设中,全国最长的滨海大道即将于建国六十周年前夕全线通车。黄地图明显“不合时宜”了。在经历了六次大面积提速以后,中国铁路的动车时代、高速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儿子少儿时代祖国的前进速度,我小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的。
还有最新报道:我的故乡修了机场,我们可以坐飞机回故乡了!
是的,我和儿子应该再换一本最新的地图册了。但我也知道,最新的地图册也难以使用太长的时间,因为,中国的发展变化实在是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地图的更新速度再快,也赶不上中国的发展进步速度。
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马上就要来到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六十年辉煌岁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见证。我和儿子作为不同时代的旅行者,只是见证着这一甲子岁月沧桑巨变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