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学作品
我幻想的几十亿年以后的地球
作者: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柴学伟  发布时间:2010-11-03 09:34:57 打印 字号: | |
  科学家说,地球的历史已经有几十亿年,但地球的寿命有多长,理论上讲它可以永远转下去,最佳的答案是它和太阳的寿命联系在一起。这使我想起了赵本山的小品里面的一句话:“猫走不走直线,取决于耗子……”

  我们的今天,远古的人们想象不到是什么样子,对我们的将来,我们也一样。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幻想,没有依据的胡编,就是迷信,诸如上天堂下地狱托生来世等等,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就是科学幻想。

多年来,有过科学幻想的各种文学文艺作品很多,有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远一点有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此外,像《大西洋底来的人》、《未来世界》、《星球大战》《终结者》系列,等等,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部中国电影叫《珊瑚岛上的死光》,也是科幻片。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的不断进步,许多过去的幻想,今天都变成了现实。很多的文学作品把未来描绘的恐怖、血腥,如何的地球就要毁灭,如何的外星人的入侵……

  从社会学的角度,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对未来都有不同的解释,问题敏感,不想赘述。

  一日,我突发奇想,我心目中的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王国呢?这样的问题一旦提出来,就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闲暇之余,我就总是在设计我的理想王国,一个大概的轮廓,若隐若现,似是而非……            

       一  自  然

  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在地球上消失之前,人类已经找到了一些替代的能源,首屈一指的就是太阳能,那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此外,人类还可以通过地震、天空中的雷电获取并储存能源。有观点说 一次天然闪电的能量可达 1兆至数百兆焦耳,虽然这还算不上大,但是,每年地球上无数次的电闪雷鸣,收集起来的能量则是相当可观了; 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比人类威力最大的爆炸要大好多倍。例如 1976 年发生在我国唐山的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如果换算成电能,相当于 12 万 5 千千瓦双轮内冷发电机组连续运转 8 年的总电能。

  火山爆发,也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长白山 1199 年喷发,飘落到日本北海道火山灰就有 2 -5 厘米 ,估计喷发体积120 立方公里,相当于一次 9.8 地震,如果对其能量加以回收储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来源。

  现在人们还不能完全预知地震的发生,也没办法捕捉到闪电,但这对于几十亿年以后的人类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水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那就是海水淡化,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是海洋,海水是无穷无尽的,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海水淡化技术,但和几十亿年以后的技术相比,简直就是刀耕火种,细不待言。

能源的问题解决了,水的问题解决了。撒哈拉大沙漠成了绿色的大森林, 塔克拉马干大沙漠由“进去就出不来”变成了“进去就不想出来”。

  地震、海啸、台风、云雾雨雪等自然灾害都还存在,因为这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足以构成毁灭的灾害是可以控制的。

  今天为了每一桶石油,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而发动的战争和残杀,那时都成了不可思议。

没有气候变暖问题,没有了厄尔尼诺现象,北极恢复了它的寒冷,南极恢复了它的平静,北极熊和企鹅仍然是地球两极的主人,那里再没有了人类的足迹。

        二  人文

  人类再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我想象不出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的思想和道德水准已经升华到无法想像的程度。

  现在,我们人类口口声声说要和自然和谐,口口声声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是破坏自然,残杀动物的也正是我们人类。 在恐龙时代,平均每 1 千年才有一种动物灭绝。 20 世纪以前,地球上大约每 4 年有一种动物灭绝;到了现在,每年约有 4 万种生物绝迹。据估计,近 150 年来,鸟类灭绝了约 80 种。近 50 年来,兽类灭绝了近 40 种。回头看看人类走过的道路,可真是血迹斑斑。

  在饱受到了自然界的报复以后,人类真正的醒悟了:这个星球不仅仅属于人类!于是,人类把属于其他生物应该享有的东西还给了它们:草地、森林、水和天空,也还给了它们最为宝贵的东西:生命和自由。再没有了动物园,再没有了养鱼、养虾、养蟹……,再没有了家禽家畜,再没有了屠宰场,甚至也没有了宠物,它们都回到了大自然,那原本就应该是他们自己的家园。

  但是,不是说人们不再吃海鲜吃肉了,科技能使机器直接生产出符合不同人口味的山珍海味来(没有生命的山珍海味)……

全球人口总数将在 2050 年达到 92 亿。其中,老年人人口数将达到 10 亿,世界上将出现大范围的老龄化。这是联合国所发表的最新人口预测得出上述结论。

   数十亿年后,人类早已经远离了那个人口泛滥以至于使生态濒临崩溃的噩梦,他们意识到即使人类是地球的主宰,也不能无限制的繁衍蔓延,他们腾出了更多的空间,让给了他们的朋友~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相当于现在的退耕还林,呵呵)。

  医学的发展使绝大多数疾病都得到了控制,很多人的零部件都可以人工合成并随时更换。人的寿命可以活得更长, 300 岁? 500 岁?不是不能再活得更长,而是给别人一个享受生命的机会(不是说过了吗,那时的人类的思想境界相当高)。所以人口数量得到了科学的控制,说白了,就是没有死去的,就不会有出生的。而一个人的死去,不是因为他失去了健康,也不是因为他厌世,而是生命结束的时间到了 ------- 他们会坦然地面对。

  地球上理想的人口数量应该是几十万、几百万或者是几千万(不应该再多了),尽管他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角落,以几万人、几十万人的规模聚居,但是他们自由来往,相当频繁,他们基本上都互相认识,他们都讲同样的语言,肯定不是汉语,当然也不会是柴门霍夫的世界语(现在都还没有普及)。所以,虽然没有家庭,但是他们并不感到孤独,每个人之间都有较深的友谊。要知道那时候的人类相当聪明,当然也就具有相当高的记忆力,超长的寿命和自由的交往使他们有了更多了解、交往和加深友谊的机会。

  马克思是以社会冲突视角来解读社会存在形态的先驱。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其亡友读摩尔根《古代社会》所作笔记的基础上,继承其社会冲突的观点,写作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而那时的人类,再没有高低贵贱,没有国界,甚至没有家庭,人们没有私欲,没有淫乱,没有婚姻,没有无谓的占有,没有货币,没有自己的私有财产,因为物质已经极大的丰富,凡是他需要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唯有感情永恒,只是不能用现在的价值观来衡量喽!

  人出生以后,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要靠自己来学习,但是更多的知识则是靠在人体内置入一个功能强大的类似于芯片的东西,这就使人类大大减少了学习一些固定知识的时间(这对现在学习重压之下的学生来讲,这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啊)

  这个芯片包括了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它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记录这个人的一生,当他死去的时候,这个芯片会保留下来,存入档案,需要的时候,他的思想通过某种形式还可以还原。所有的芯片集中起来,就构成了每个阶段的历史。

  最多几千万的人类,放在诺大的地球中,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然而,和几十亿人相比,人类数量的骤减,却足以给地球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  社  会

  在科幻电影中,未来的城市(我们姑且称之为城市)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林立,会飞的汽车在空中穿行,其实,那时候的城市已经没有了高楼大厦,因为没有那么多的人居住,也没有了喧嚣和熙熙攘攘(迪厅和球场除外,呵呵),也没有了汽车 ( 只能到游戏厅或者专门的赛车场去过车瘾了 ) ,人们的代步工具是林荫下的不同速度的传送带,它可以把人带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时间可以精确到秒,当然,这个传送带和我们现在商场见到的电梯可不一样,要复杂得多哦。如果要去世界不同的地方,则要选用另一种交通工具 --- 一种飞行器,操作简单,上万公里的路程弹指一挥间,而当想欣赏沿途风光的时候则有可以降到任意想要的速度,以尽情的欣赏美景。

  现在一些支柱工业,如石油,煤炭、化工、钢铁以及军舰导弹和大炮,那时不仅没有这麽多的人,也远离了战争。这些在那时都已经销声匿迹,就像我们现在研究古人的炼丹术、钻木取火一样。

  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的是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它在地下,地面上没有任何痕迹,从制造能源到原材料到各种零部件,它都是自动完成,遇到困难和问题,它能够自动解决和修复,万不得已时才会去麻烦人类,不过这样的时候几乎没有。这种服务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提供早餐(这好像并不难哦),不过,如果非要尝试一下自己喜欢的美味或享受做饭的乐趣,则可以亲自动手了。

  高智能化的计算机系统比现在的人类还聪明无数倍,但是,它永远也不会像科幻作品里描述的那样统治人类甚至成为人类的敌人,它永远会在人类的掌股之间,就像孙悟空之于我佛如来……

  人类可以随意选择他喜欢的生活方式,在水中、在地下、在穴中,甚至在天上(月亮之上)。

  绿草茵茵,天蓝如洗,万物祥和,那时的动物也进化到了相当的水平,人们甚至可以同它们进行某种交流,他们平等的拥有自然,平等的拥有地球,人类已经完全掌握了解了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和它的一草一木。但是,人们不会去刻意的用他们已经拥有的技术去干预自然规律,照样的春夏秋冬,照样的风霜雨雪,照样的雷鸣闪电,照样的地动山摇,照样的弱肉强食。因为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部分,除非是出现了足以构成威胁的状况。

       四  未来之未来

  据推测,地球已存活了 46亿年。但它到底能活多久呢? 科学家们认为,若任凭地球自由自在地运转,恐怕它会永远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别的外来因素干扰它,地球就可能有寿终正寝之时。外来因素首先是太阳,因为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能够在右地球命运的星球。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能源、动力都来自太阳,太阳一旦有三长两短,势必殃及地球。

  本世纪 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太阳总有一天会燃尽炼绝,由白转橙再变红,最后变成一颗万籁俱寂的黑暗星体,了却其灿烂辉煌的一生。

  到了本世纪 30年代,当物理学家了解到了太阳发光发热的奥秘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原来,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的热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的稳定时期。这一阶段将持续 100 亿年。目前太阳只度过一半时间,正处于中年时期。一旦太阳到了红巨星阶段,那么地球的末日也就来临了。

  那时的人类当然知道这一天的到来,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发现了遥远的地方有一个适合他们生存的星球,虽然相隔的距离要用亿光年来计算,但是技术和理论对他们来说也是可以解决的。他们已经造好了一个足够大的飞行体,虽然和地球无法相比,但是,这个新的诺亚方舟已经达到足以装下他们认为应该装下的一切,所有的动植物的基因都被保存下来(包括小老鼠的哦),人类的数量已经自然减到最低限度,也准备了足够的能源。

  人们乘上了新的诺亚方舟出发了,燃烧了百亿年的太阳正渐渐地黯淡下去,回首望去,地球正渐渐淡出了他们的视野,此番一去将永不回头,他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眷恋,以后的日子,他们将在自己造就的新诺亚方舟上繁衍生息,出发时的人们不会活到到达新星球的那一天,但是,他们坚信他们的后代一定会到达。

漫漫星空、浩瀚宇宙,一颗渺小的星体在移动,向着一个固定的方向,顽强的移动,它能成功吗?
责任编辑: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柴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