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级人民法院上上下下,都知道执行法官蔡晓勇是个工作狂,却不知道他是一名尿毒症患者。自从去年他得知自己患病后,在单位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这一年多,他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疾病折磨,忘我工作,敢啃“硬骨头”,勇于抓“老赖”,办了六件大案要案。
多年来,他一直敢于亮剑、不怕碰硬,敢于担当、无私奉献,为守护这片土地上的公平正义和他深爱的父老乡亲,奉献着每一份光和热。
“他是个拼命三郎”执行案件毫不含糊
蔡晓勇今年55岁,1994年从部队转业来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在技术处、法官培训等部门工作。2014年调入
执行局,担任执行二庭庭长职务。
“我们局里这几年几乎所有难办的、复杂的案件,他都参与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像个拼命三郎。”执行局局长安静说道。
特别是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目标后,身为战斗在一线的执行法官蔡晓勇,更是拼了。不幸的是,2017年初,他被确诊为尿毒症,医生要他立即住院治疗,蔡晓勇惦记着案子,不肯休息。一年来,他每周一次透析,自己都安排在晚上,从不耽误工作,他和大家一样正常出差(其实每次出差,蔡晓勇都提前或拖后去透析),正常去执行现场,不辞辛劳冲锋在第一线。他说,只要自己身体能撑得住,就一定要工作到底。
每天,蔡晓勇的工作都安排得非常紧凑:清晨赶往被执行人家里蹲守,去银行办理账户冻结手续、到查封的房屋实地察看,午饭时间也往往一拖再拖。匆忙用餐后,要上门送达法律文书、接待来访当事人、召集大家汇总一天战果……
从全市法院“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开始,蔡晓勇每一天都是这样忙过来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频繁加班、连续工作、集中执行已成常态。他说:“执行法官守护着诉讼的最后环节,只要能让判决落实到位的、能让老百姓满意的,我们都应该认真去做。”
因为患高血压和痛风,蔡晓勇长年吃药,却常常由于过于劳累,服药后血压也控制得不稳定。同事们经常劝他到医院去看看,他总是说:“等忙过这一阵子再说吧。”这一推就是一年多。和他共事的执行法官姜以纯记得:一次到北京出差,蔡晓勇脸色惨白,感觉头晕恶心,在宾馆里躺了一天没起来,大家都劝他别去现场了。可第二天病情稍微好了一点,蔡晓勇就和同事驱车到70多公里外执行一个案件,直到晚上7时多才回宾馆。
姜以纯说:“我说了他无数次,他就是听不进去,只要是工作就像打了鸡血似的,要不是那么拼命,估计他的病情不会发展那么快。”凭着这种执著和拼命,蔡晓勇4年来主办执行案件近百件,执结标的金额28596.3262万元。仅今年1至5月,蔡晓勇和他的执行团队已经收案72件,结案49件,执行标的额41645.06279万元。
今年上半年,蔡晓勇身体每况愈下,日渐消瘦,医生告诉他必须一周要两次透析,必须注意休息。蔡晓勇怕自己耽误工作,只好向领导和同事说明,并递交了辞去庭长职务的辞呈,服从领导分配。同时蔡晓勇表示,自己一定要战胜病魔,争取早日重返岗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蔡晓勇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
凭着坚定执著和信念为了让人们相信法律
蔡晓勇用真挚的感情和实际的行动,让每一个执行案件当事人感受到了公平正义,而他收获的是当事人最朴素的感动。
当事人宋景官记得:葫芦岛某储运有限公司欠了他30多万元投资款,由于被执行人公司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同时也没有以自己公司的名义发生经营活动,官司拖了12年。为此宋景官家庭受到很大影响,多次上访。
期间,曾有三任法官多次找被执行人某储运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杨某分别于2007年、2008年支付申请人4万元和3万元。终因无财产而无法执行,案件执行陷入僵局。2011年6月10日,双方达成协议,由杨某本人偿还宋景官本金31万元,诉讼费1.2075万元,申请人放弃利息,到2015年5月执行完毕。履行过程中,杨某因病于2013年6月去世,案件已经无法执行。
2018年初,案件再次分到市中院执行二庭。蔡晓勇经仔细调查,未查到被执行人及杨某名下有房产及车辆,工商登记名下也没有任何公司。于是又到绥中向杨某的朋友了解其财产情况。得知杨某为了逃避债务,在很长时间内已经不使用自己的身份从事经营活动。蔡晓勇仍然不死心,经过暗访调查,了解到杨某生前有一个海参养殖场,但是不知道确切位置。他化妆成购买海参的老板,查找到海参养殖场的准确地点,由杨某长子实际经营,依法并予以查封。
杨某长子提出执行异议,经过二次异议之诉,市中院作出了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省法院判决认定市中院查封财产系杨某的个人财产,又经过评估、拍卖程序,查封的海参养殖场变现,至此,这起12年未执结的案件执行完毕,多年积案终于结案。
事情最终解决了。拿到执行款的宋景官感激涕零,“要是没有法院主持公道,我们一家真的就活不下去了。”
这只是蔡晓勇执行工作的一个侧影。2018年5月,蔡晓勇在办理被执行人为兴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执行案件中,不懈努力,在短短 8天之内圆满执结25件执行案件,得到了当事人的点赞和感谢。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2014 年,郝某等25位申请人购买了兴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的楼房和车库。入住后,兴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迟迟未为他们办理房屋和车库所有权证明。
2018 年 4月 17日,25位申请人依据葫芦岛仲裁委员会做出的裁决书向市中院提出申请执行。蔡晓勇接手案件后立即与领导进行了沟通,随后前往兴城市不动产中心了解办理不动产登记及车库相关的权属证明所需材料。又上门向被执行人兴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了解相关案情,得知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兴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由于斗气导致案件到达如此地步。蔡晓勇耐心地向被执行人兴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解释了执行的法律规定,对于本案申请事项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一一耐心向被执行人做出解释,令兴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深刻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和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决心。另外一方面,积极对双方进行协调沟通,安抚申请人情绪。
在这8天时间里,蔡晓勇全然忘记了自己是一个重病患者,几乎天天往被执行单位跑,说明利害关系,讲清失信惩戒后果,一大早去,天黑才回。最终双方达成和解。4月27日,在该院执行指挥中心,25位申请人高兴地拿到了房产证。他们感激地说:“蔡法官办我们的案子,比我们自己都努力,办得很辛苦,却从不吃我们一口饭,收我们一点礼。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好法官。”
石家庄某资源有限公司李经理清晰地记得:建昌县某集团欠他们公司8000万元。2016年9月,案件转到市中院。蔡晓勇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一“骨头案”。通过仔细查阅卷宗,他发现被执行人涉嫌拒执罪。抓住这一突破口,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蔡晓勇辛苦奔波,诚恳劝解,讲法律,讲道理,讲后果,双方开始协商。通过他两年的不懈努力,2018年春节前,8000万元执行款终于到位。
当记者打电话给李经理时,提起此事他声音颤抖:“我知道蔡法官有多辛苦,有多累,我们都以为这8000万元打水漂了。但蔡法官对我说,裁判不能执行,判决打了白条,人民就会不相信法院,不相信法律,不相信党和政府。作为执行法官,他就会感到耻辱。他是为了老百姓相信法律在拼命!”
每次遇到疑难案件,蔡晓勇总是说,下次再去,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非得把这案子给办好喽。他把当事人主动履行、服从法院执行当作执行工作的一种高境界,总是不放弃任何开展思想工作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他就是那么执著!
铁面婆心闲不住勇于创新破难题
蔡晓勇是一名善于钻研并不断创新的法官。他虽然进入执行队伍时间不长,但他主动钻研执行工作,认真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执行典型案例和全国法院优秀执行裁判文书,为典型、复杂、疑难案件的执行提供指导。在近几年的执行疑难案件方面他不仅做了大量工作,并向院党组和有关部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蔡晓勇在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他十分注重与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在执行工作中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4年来,他多次到执行一线带队执行,遇到被执行人以及不明真相的群众阻挠时,冷静面对,现场讲解法律,稳定群众的情绪,及时控制局面。牢记“公生明,廉生威”的朴素道理,坚守清正廉洁底线,不接受当事人的吃请或收受当事人好处。
“纸上公平终觉浅,绝知正义要躬行!”蔡晓勇在工作中对待当事人热心、耐心、细心,总是想群众所想,尽力帮群众所急。他有丰富的执法工作经验,善于智慧思维,能准确把握案件的矛盾焦点,悉心洞察当事人的心理变化,根据个案的差别实施不同的执行方案。熟悉基层,了解群众,深谙民情民风民俗,善于用群众语言与群众沟通交流,既讲法理,又讲情理,实现和谐办案和案结事了人和的社会效果,深受当事人尊重和老百姓的喜爱。
蔡晓勇总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2017年2月,18岁的景一玮被刺伤后,成为一名瘫痪病人。被执行人拒不履行赔偿判决并玩起了“躲猫猫”,景一玮生活艰难,曾想自杀。蔡晓勇接案后第一时间到他家,了解到他的困难状况后,当场掏出500元钱给景一玮,并鼓励他积极面对生活。接下来蔡晓勇在一个月内5次到被执行人家里,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不厌其烦,耐心劝导,并把景一玮的状况拍成照片,一张一张给被执行人看,让他将心比心,终于在2017年底促使双方和解,10多万元赔偿款执行到位。景一玮说,要不是蔡法官,他早就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正因为这份对群众的情感,凡是涉及民生的案件,蔡晓勇总是用足了心思。不论什么时间,只要申请执行人一个电话,蔡晓勇就立刻赶赴现场,查控财产,尤其在每年的年终岁末,他都利用春节、除夕这些节日的有利时机,竭尽全力实现申请执行人的权益。
在蔡晓勇身上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只是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有的只是把工作中的每一小事都努力做好的决心,有的只是追求正义、维护法律权威的信念。他是一名普通的执行法官,尽管身患重病,但在执行之路上仍然脚踏实地,一步一步铿锵有力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