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6日在葫芦岛市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淑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0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全市法院坚决贯彻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审判工作,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确保法院工作正确方向
——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确保全市法院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持续健康发展。
——突出政治引领。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人民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公平正义的理念刻入脑海、融进心灵,扛起公正天平,把稳正义之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使良法善治成为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以实际行动守护好法治生命线。
——着力素质提升。按照“五个过硬”要求,抓好司法能力培训,搭建多元化培训平台,组织全市法院干警参加各类培训23期927人,不断提升法官综合能力。以正面典型积极引领,全市10个集体,31名个人受到年度表彰。2个集体,6名个人获得省级表彰。其中1个集体,3名个人荣获二等功。
二、高位推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市法院始终将专项斗争作为首要重大政治任务进行贯彻落实,精心组织,认真研判,强力推进,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全市法院受理涉黑涉恶案件121件,全部审结。其中宣判了10个黑社会性质组织,1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5个恶势力犯罪团伙。
——突出打击效果。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认定被告人372人,其中判处无期徒刑1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06人,重刑率28%,对涉黑恶被告人没有适用缓刑、拘役、管制等情形。坚持主刑与附加刑并重原则,摧垮黑恶势力经济基础。成功宣判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叶琨、常绪彬、赵铁军等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严厉打击盗采海砂河砂犯罪行为,扎实做好整治盗采海砂河砂后半篇文章。
——强化沟通协调。在市扫黑办的统一领导下,与纪委监委、公安、检察机关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制定全市法院《审理涉黑涉恶案件工作衔接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衔接顺畅,有章可循。着力“线索清仓”,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深挖案件犯罪线索,全市法院通过办理案件摸排问题线索17条,市扫黑办向市中院移送问题线索54条,全部核查完毕。聚焦“行业清源”,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堵塞行业监管漏洞,共发送94份司法建议,反馈率100%。
——着力“黑财清底”。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提高财产处置效率。开辟“绿色通道”,实现黑恶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全市法院共受理涉黑恶财产执行案件35件,执结25件,执行财产刑金额3127.43万元,追缴没收违法所得、责令退赔8402.07万元。
三、忠诚履职,公正司法,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4892件,结案41918件,结案率93.38%,法官人均结案159件。市中院受理案件5659件,同比上升9.5%,结案5371件,结案率94.91%。全市法院双激励考核指标不断提升。
——依法打击刑事犯罪。全市法院共受理刑事案件2167件,审结1825件。市中院受理刑事案件409件,审结376件。严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盗窃等暴力犯罪和侵财类犯罪案件296件402人,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审结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21件21人,审结涉疫情和民生食品药品刑事犯罪22件,促进社会稳定有序。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审结毒品犯罪58件,市中院被葫芦岛市禁毒委员会评选为“全市禁毒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妥善化解民商纠纷。全市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25688件,审结23687件。市中院受理民商事案件3615件,审结3166件。妥善化解涉及房屋买卖、建设工程、拆迁补偿等案件1518件,促进城市建设健康发展。围绕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等重点,审结涉金融案件240件,审结全省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案件,切实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重大风险、助力脱贫攻坚、呵护碧海蓝天。妥善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侵权类案件2310件。畅通劳动者维权绿色通道,稳妥审理劳动争议案件1293件,为农民工追回欠薪200余万元,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加大财产保全力度,保全率同比上升1.7倍,有效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大力宣传民法典,结合“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进行法治宣讲和法律咨询。
——审慎审理行政案件。全市法院受理行政案件1534件,审结1425件,受理非诉行政案件462件,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6件。市中院受理行政案件577件,审结524件。深化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良性互动,不断完善联络沟通机制,对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易引发争议的涉众型行政案件积极开展诉前指导和诉中协调工作。连续八年出台《行政审判白皮书》,助推法治政府建设。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实现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圆满承办全省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省法院一致好评。
——努力破解执行难题。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4411件,执结13936件,执结率96.7%,执行到位金额21.5亿元。市中院受理执行案件684件,执结654件,执结率为95.61%。积极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出台《疫情期间执行工作指南》,以善意执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加大对涉职务犯罪财产刑和涉民生、涉金融、涉民企的执行力度。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助力解决涉特殊主体案件的执行。开展“发挥执行职能、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专项执行活动。全市法院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1387人,发布限高令8243人,司法拘留103人,移送涉嫌拒执罪3人,利用各类媒体宣传947次。规范执行案款管理,实现“一案一账号”。规范执行行为,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实行“一案双查”。终本案件合格率和信访办结率位列全省第一。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保障葫芦岛振兴发展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法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应对疫情举措。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审判执行,做到两手抓,两过硬。市中院制定《关于应对疫情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最佳实事”。全市法院及时转变司法理念,调整工作部署,探索多元化审理模式,全市法院网上立案2527件,跨域立案169件,网上调解2461次,网上缴费10584件,诉前化解纠纷2188件,司法确认42件,12368咨询服务10251次,互联网庭审1037次,电子送达21434次,网络查控案件267件,网上鉴定摇号219次。
——构建多元解纷机制。加强诉源治理,做好涉诉信访工作,打造诉调对接、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将矛盾吸附在当地,化解在源头。全市进京访总量39人次,已全部劝返做化解工作。省法院移交“减存控增”信访43件和市委、市政府移交“减存控增”中涉法涉诉案件78件,已全部办结。大力推广“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全市法院速裁案件4196件。
——打造一流诉讼服务。市中院结合葫芦岛特色文化和诉讼服务需求,申请建造过渡性诉讼服务中心。把最好的场所让给群众,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服务。为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设立了9个便民服务窗口,开设了绿色通道,彰显“人情味”的司法关怀。健全在线诉讼服务规程和操作指南,特约50多名调解员,参与多元化解,努力实现一站式解纷,全方位服务。市领导及代表委员多次到市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进行视察和调研,对市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市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被省法院评为“标志性诉讼服务中心”。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精准有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围绕“六稳”“六保”,制定助力复工复产10项措施、服务“六稳”“六保”19条意见,最大限度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影响。结合9.28省委常委会精神,出台了5份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性文件、32项举措,积极落实省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十项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护航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和“送法上门”活动,为民营企业“把脉问诊”。成立葫芦岛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完善破产人管理制度,全力护航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连续两年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找差距,补短板。审结的赵某等65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合同诈骗案,被省法院评为涉民营企业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市中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司法举措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第六届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博鳌论坛上,市中院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工作纪实入选国家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五、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审判质效
——突出抓好审判管理。认真落实《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全省法院开展“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提升年”活动方案》,出台《要素式审判指引》等六个规范性文件,加强案件监管。发挥审判委员会和法官专业会议作用,强化类案推送制度,着力解决同案不同判问题。加强审级监督,坚持依法纠错,再审案件119件,改判25件。强化司法公开,组织开展“院领导庭审直播示范月”活动,全市法院庭审直播11879件,网上公布裁判文书54255份。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人员分类管理职业保障,建立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常态化等级晋升机制。建立“能进能出”员额法官动态管理机制,按照员额法官遴选程序,圆满完成2020年员额法官遴选工作。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激发干事创业工作活力,市中院提拔、交流、转任中层领导干部9人,中层副职4人,完成全市法院3名副院长交流任职工作。
——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建成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和电子档案系统,实现诉讼材料登记、扫描、数字化处理及云柜流转。实现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关联案件推送、语音转写。“法信—法律应用平台”全面建成。实现立、审、执线上运行模式,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积极探索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现代科技在司法领域深度应用,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六、畅通渠道、接受监督,不断改进法院工作
始终把接受监督作为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见证执行976人次,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结回复率100%。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规范检察建议办理工作,审理检察机关抗诉案件19件。主动接受市纪委监委的监督,处理市纪委监委交办案件13件,移送举报线索32条。开展“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干警坚守底线、秉公司法。着力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监督管理、素质能力、科技运用等方面推动实现“三个不用找关系”。接受律师、当事人、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法院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有力监督、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各级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和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法院工作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司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还有待加强;三是案件监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法院信息化建设与深度运用还需进一步融合。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加以解决。
2021年是 “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法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推动葫芦岛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在提高政治站位上下功夫。把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市法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始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人民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实效体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司法服务方便快捷、司法质效大幅提升、司法成本有效降低、司法生态明显改观”的目标。担负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排头兵、主力军的责任。
——三是深化司法为民,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强化民生司法保障,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惠民举措,全面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参与诉讼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
——四是强化创新引领,在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审判权力监督管理机制,细化落实审判权责清单制度,发挥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监督把关作用,严格落实干预过问案件“三个规定”,落实关联案件和类案检索制度,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强化以办案节点为依托的自动化监管机制,用智能化手段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是坚持从严要求,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上下功夫。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院,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引导干警守纪律、讲规矩,知敬畏、存戒惧,着力加强司法廉洁和纪律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司法腐败,营造担当作为、干净做事、拼搏进取、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努力建设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和本次大会各项决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扛起服务大局第一责任,奋力开创全市法院工作新局面,努力为葫芦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报告中有关用语的说明:
1.本报告数据统计周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2.“五个过硬”: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
3. “三个不用找关系”:省法院今年部署的办事不用找关系、办案不用找关系、反映问题不用找关系工作的统称。
4.“行业清源”: 是指集中整治社会治安、乡村治理、金融放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自然资源、信息网络、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行业领域涉黑涉恶突出问题,推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健全市场准入等机制。
5.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6. “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最高人民法院为了更好服务群众,着力打造的以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为载体,建设富有活力和效率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形成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到诉前多元解纷,再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