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学作品
【我的职业故事】不悔来时路-薛丽
  发布时间:2020-12-18 09:23:50 打印 字号: | |

【我的职业故事】不悔来时路-薛丽

        ——薛丽在立案审监支部活动上的发言


       
我来自山东郓城,2009年通过公务员统一考试招录到龙港区法院工作;2012年4月以来先后在本单位信访中心、审监部类工作工作至今。

为什么选择来葫芦岛做法官

        我2008年通过司法考试后,没有选择到律师事务所实习,因为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当律师,做法官于我本人来说始终算是理想。法院是一个可以让人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平台。院里提升法官业务水平的资源很多,单位能给花钱买动不动就几百上千的书籍,北大法宝之类的软件免费用,看不完的判决卷宗主要是还有各种各样奇葩的案子和奇葩当事人给你实训。
       毕业时按照父母的希望,我是应该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工作地点应该首选是山东。当时年龄小,总想在外闯荡一下,觉得距离不是问题;选择了葫芦岛一是觉得离老家不是太远,年轻任性了一下选择龙港法院最为职业生涯的第一站。

做法官的感想

        刚到龙港法院工作时,那时候在本地区以管理严格闻名的龙港法院,当事人可以不经安检随意出入办公区,开庭没有值庭的法警(一共有两名在编法警)、事业编人员办案等等现象,惊掉我的下巴。更加让我震惊的是,报到后领导直接安排我到一线部门办案。于是我刚出校门就走上了审判台。
        参加工作之初,做了不少工作,也闹了不少笑话。第一次开庭,民间借贷的案件,旁听群众要打孕妇被告。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我冲出去保护孕妇了,然后那天参加庭审的法律工作者挡在我前面保护我了,现场之混乱惨不忍睹。这是我最不愿意回忆的工作场景之一。现在回想,主要还是临场应变能力不足才出现的这样的情况。
       成为一名法官,不仅要明白各项法律的条文含义,更要清楚法律的立法原理,死背条文的知识只能应付那些十公简单的纠纷,复杂的案例则需要综合判断才能理顺一个问题的实质。如果死死地以法律条文来看待纠纷,没有以社会生活常识和经验剖析问题的关键,可能就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做法官必须得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才能适应更好的适应办案工作。法官裁判案件是将法律规则、社情民意、理性、经验等多种元素进行熔炼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像自动售货机那样简单机械地制作裁判文书。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像我这样从学校直接到审判台一步到位的法官肯定不会出现了;像我和我的同学们在自己单身的时候审理离婚案件判断人家夫妻感情是否破裂这样的现象也不会出现了。从个人经验来讲,我在龙港法院处理过一个父母离婚后争抢龙凤胎抚养权的案件,当时没有生活经验,向领导汇报时大谈生活环境稳定有利儿童成长和儿童利益最大化;现在再让我汇报,汇报清楚龙凤胎刚三岁,他们的姥姥姥爷都是退休能全职带他俩,而爷爷奶奶都七十多岁身体多病还得指望他们爸爸照顾,他们爸爸没有能力照顾任何一个就足够了。

如果重来是否还选择来法院工作

       如果时光倒流,我觉得还是会选择做法官,一是因为自己毕竟有这么一个梦想,二是十年工作丰富了人生阅历以后,觉得做法官还是有成就感,毕竟经过我的努力,有不少当事人实现了他们的权利,得到了应得的公平正义。
       回首这十多年来,不是说没有辛苦的汗水和泪水,更多的还是落棋无悔。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还是干一行爱一行,努力把工作做好。


 
责任编辑:仲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