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故事】我的军旅生涯
——再审审查合议庭法官助理刘祺
99年我刚上高一,10月1日国庆50周年大阅兵,里面有一个身着全白军装的方队,在以蓝绿为主色的阅兵方阵中分外醒目,神圣威严,解说员说她来自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我当时就想,将来一定要考上这所大学。3年后,我如愿以偿,军旅生涯从此开始。
(军校期间)我用几个词来简单描述下4年的军校生活。一是“统一”,部队讲究整齐划一,从整体到个体,但凡能统一的地方绝对不会被放过,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着装,身上从里到外穿的一切都是统一的,再比如说洗漱用品的摆放,毛巾折叠的宽度、牙膏牙刷的朝向都必须统一,为了追求一次性通过率,连考大学英语四级都要求在大二下学期统一报名,我当时一直不太理解,这一切除了好看,对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直到后来在凤凰周刊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中国军人的培养秘诀,即用重复性指令磨掉个性异类,构筑整齐划一的精神工事,用这些事无巨细的规定锻造服从,服从,再服从!二是“充实”,埋怨自由河畔不自由的同时,平心而论,四年的军校生活的确使我们过得相当充实,军校的各项严格规定会使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习和高中差不多,周一到周四每天都有晚自习,大学四年只有一个暑假,在军乐队学会了小号演奏,游泳、跳水达到考核标准是毕业的必要条件,所学的航海专业,也教会你很多一生难忘的技能,识别星星、野外辨别方向,分析气象云图,走遍几乎所有的军港城市,还有幸到达了西沙群岛;三是“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没上过地方大学,没有谈过校园恋爱,每次看到类似题材电影的时候,内心都羡慕不已。
(青岛期间)06年军校毕业,我被分配到山东青岛,在北海舰队某大队任导弹护卫艇副航海长,这个时期感受最深的词就是“吃苦”,首先是住的条件,青岛的冬天特别冷,见习期一年,住在舰艇的兵舱,兵舱在水线以下,床铺紧挨着船舷的钢板,钢板的外面就是冰冷的海水,舰艇上的供暖设备根本不起作用,每次进被窝就像进冰窖一样,又潮又冷,长期在舰艇生活人都会患有风湿病;其次就是晕船,船员晕船的模型符合橄榄球原理,少部分人天生不晕,中间的大部分人通过训练能够克服,还有极少部分人经过再多的训练也没有用,而我属于后者,青岛附近的海域风浪很大,单位出海的任务又多,一年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海上,出海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几个小时,有的一周,很多时候都会晕船,可能有人会问,晕船到底是什么感觉,我个人感受,比喝酒喝醉难受多了,风浪特别大的时候,船上的老鼠都会跳海,很多人都会用绳子把自己绑在工作战位上,我会在身边放一个桶,忍不住了就开始吐,吐完继续工作,反反复复,吐到最后,都会吐胆汁。吃苦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会在你以后的道路中默默相助,每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心里就会想:这都不是事儿!
(驻港部队期间)在青岛的部队工作了1年多,刚好驻港部队来单位选人,自己的年龄、级别和专业刚好符合,经过政审和体检,成为进驻人选,按照规定要在桂林培训,培训期间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在桂林待了3个月,被关在拥有五山九湖的基地大院,每天不是上课就是训练,只感受到了桂花香,都没见到象鼻山。09年底,军舰正式轮换进港,香港驻军由陆海空三军组成,是全军唯一一个三军合成的部队,主要任务有四个:宣誓主权、维稳治乱、抢险救灾、防卫作战,驻军在香港有20多个军营,总部在港岛最繁华的中环,我所在的海军基地在维多利亚港的西口,很早之前是一个叫昂船洲的小岛,1860年中英签订北京条约的时候,随南九龙半岛一同割让给了英国,后来填海与九龙半岛连为一体,岛上的很多建筑都已过百岁,单位的招待所曾是英军的山顶住宅,建于1906年,至今完好无损。09年底进港后,我继续在舰艇上工作了1年,后来任司令部的参谋、股长、业务长,级别从正连职逐步晋升到正营职,军衔从海军中尉逐步晋升至海军少校,这期间,感受最深的词就是“奋斗”,岗位的变动和职务的提升,与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和付出的汗水是分不开的,司令部是指挥军队作战训练的主要机关,我所在的部门任务平时就特别繁重,单位的任何军舰出海,都要派人参加,当时又赶上工程建设,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晚上,遇到演习和大项任务,经常工作到深夜,上级机关还经常周五发文,所需的材料周一就得上报!驻港部队是封闭式管理,除了到内地休探亲假,在香港期间是不能因私外出的,虽然有周末双休,但是也只能在军营中度过,当时对于很多同事来说,周末和工作日几乎是没有区别的,周末的时间,除了继续工作,就是学习业务,现在回想那几年,真的做到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这里也谈谈对香港社会的微观感受,第一个就是香港很小,陆地面积差不多是咱们葫芦岛的十分之一,房价特别贵,是以平方英尺计算,九龙的房价换算成每平米的价格,大概有五六十万,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现在大概是1:0.9,对普通香港人来说,60平的房子就算豪宅了;第二个就是贫富差距巨大,香港经济对房地产和金融行业过度依赖,这两个行业都会造成财富向少数人过度集中,很多富人都住在港岛,拥有山顶豪宅,有些路都是人家的私家路,而普通香港市民的收入与房价根本无法匹配,军营里的物业经理月薪4万多,普通的物业工人月薪1万多,刚入职的警察月薪2万多,大家可以算算,这些人多少年才能买得起房子,香港居民一半人都是租房居住,家庭的大部分收入都花费在住房上;再一个就是香港社会的节俭意识、环保意识都很高,我们去入境事务处办理证件通关时,就发现普通的公务人员都是集中办公,十几个人共用一台打印机,办公用纸都会重复利用,公文只要是两页以上,都会双面打印;军营里的树木需要砍伐修剪,必须经过环保署,军营里的野狗需要捕抓,也必须经过渔农署,自己动手就涉嫌违法。我在驻港部队一共服役了8年,2年港外,6年港内,驻军的规定是港内待满6年就需要交流,据说是为了避嫌,因为特区基本法里规定,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七年以上的中国公民可申请为香港永久性居民。
(大连期间)15年底我交流到大连的海军应急反应作战部队,出海任务也很频繁。这个时期感受最深的词就是“刻苦”,很偶然的机会,一个学法的高中同学谈到了司法考试,我了解到法律职业资格证的含金量很高,就下定决心学法,学习的过程不多说了,几乎所有的点滴时间都利用上了,高考的时候都没这么刻苦,16年中秋放假的前一天,我记得特别清晰,距离考试还有1周多,下班时,宿舍楼下的停车场陆续传来汽车发动的声音,听的我心里特别痒,真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可后来还是忍住了,放假三天,在单位也学了三天,两个月后查完成绩,兴奋了好几天。17年初,单位统计人员转业意向,我毫不犹豫的报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部队,你想离开就能离开,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儿!17年底,我以全市军转干部考试第一名的成绩选择到市法院工作,我的军旅生涯到此结束,法官梦在此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