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司法正能量
——《摆脱贫困》读书心得
为响应市直机关工委开展的以“喜迎党的二十大立足岗位促振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的号召,近日我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著的《摆脱贫困》。我重点阅读了书中所介绍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等章节内容,获得了在工作上的一些启发和收获。
该书出版于1992年,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间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全书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系统提出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的科学主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思想方略的重要结晶。书中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意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有着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对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的读书体会:
《滴水穿石的启示》章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观中领略到的有关于生命和运动的哲理,他提倡在工作中要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在工作中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在工作中要有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我们需要“仰望星空”的同时,又要“脚踏实地”,勇于打破各种自身约束和禁锢,甘于做默默无闻的“铺垫性”工作,扎扎实实推进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对于身在法院宣传部门工作的我来说,滴水穿石的意义同样启示我在工作中要做到注重点滴的积累,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要相信质变是由无数个微小的量变促成的,唯有坚持才能到达光明的前方。同时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坚定前进方向,勇于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矢志不移地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基础建设意识,方能成就更好的工作效果。
宣传工作就是这样,作为一名政法干警,要保持法院作为司法机关的政治敏感性,寻找合适的宣传角度,突出宣传重点。这便需要我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宣传亮点的眼睛,耐心细致地观察。同时,鉴于宣传工作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特点,需要我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字功力,更好更快地完成宣传稿的采写、组稿和发布。文字工作是磨练人意志和心性的工作,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面对每日成千上万条新鲜信息的扑面而来,人们很少能够真正静下心来阅读一篇文章、撰写一篇稿件,而这正是需要我不断修炼和加强的地方。要有滴水穿石的耐心和毅力,文字功底的进步是缓慢的,是无形的,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它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愿意为之付诸努力的人的写作习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看到自身长处,增强工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继续扎扎实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一次实现大跨越式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唯有坚持二字,能够帮助自己打磨自身,不断进步。只有更好、更快、更简便地传递法院声音,才能更加密切地加强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联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章节中提到,新闻工作者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要看到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句话启示我,宣传部门作为法院工作的喉舌,我作为一名司法机关的新闻宣传工作者,首要任务和使命就是担负起宣传法院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前行。在工作中应起到渠道和桥梁的作用,耐心地、孜孜不倦地向人民群众宣传法院日常工作,做好法律知识的普及,传递法院声音。将严谨的法条变得更加“接地气”,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舆论引导和监督是新闻事业的两大功能。法院作为司法机关,承担着随时可能面临的由案件审理所引发的网络舆情的责任。这就要求我要在工作中多加关注来自法院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平台及自媒体账号等多渠道的媒介信息来源,及时向公众解释法院工作进展及事件原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握宣传主基调。通过现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和运用,积极主动引导舆论向正面方向发展,尊重舆论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一时间回应公众最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最大程度消除社会负面舆论影响,起到弘扬正气的作用。
同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强化政治责任,切实增强政法干警党性修养。我作为8年党龄的党员,在工作中坚持做到提高政治站位,持之以恒锤炼党性,在守纪律、讲规矩、强素养中体现党性,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
我作为一名入职法院不到一年的政法干警,对于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理论还有把握不到位的地方,因此我要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熟悉法律知识,有较强的原则性、社会责任感和分析能力,把握好法院新闻宣传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真实的、简洁的、有深度的新闻报道。遵守作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养,严格自律,正派、公正、廉洁,有更高尚、更严格的政治操守,以及作为一名政法干警的责任与使命担当。
在《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这一章节中主要介绍的观点是: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同样重要,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给予我的启示是:提高案件审结质效作为法院工作的硬实力,作为“物质文明建设”,需要实打实的工作方法技巧和经验总结,但法院政法干警整体形象、院内文化建设、干警精神状态作为法院工作的软实力,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不可忽视。
法院的宣传部门同时承担着开展法官培训及表彰奖励等工作。最高院开设的大讲堂视频课程,省法院统一组织的集中培训,市法院各业务部门自身的业务交流,都在着重提高法官业务能力水平的同时,对司法队伍整体形象作了更明确的要求。而选树工作典型的意义,在于以点带面,利用榜样的力量影响整个法院队伍的精神状态。在工作中不断涌现的法院“英模”,如邹碧华、周春梅、滕启刚等典型人物的英雄事迹,都为整个司法队伍树立了精神榜样。我们要大力发扬英模精神,利用榜样的精神力量带动整个法院系统朝向更加公平正义、兢兢业业、甘为工作奉献自身光和热的良好方向发展。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法院队伍的素质提升,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互配合,才能越行越远。
书中倡导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握新闻工作的基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理念,历经岁月洗礼而依然闪烁真理光芒,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闪耀理性光辉,有了更具有高度的哲学层面上的理论指导。读罢全书受益匪浅,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在工作当中积极运用。